漿糊是我國小的記憶
還記得國小時
每個人的抽屜裡都會有一瓶小漿糊
通知單要黏在聯絡簿上
或是美勞課都會用到
前些日子逛松菸
看到有一個筆記本上畫滿懷舊小物
不禁讓我憶起這些點點滴滴的回憶
古早時期雖然已經有黏東西的想法了,但是技術並沒有太純熟,那他們怎麼去黏東西呢?於是他們想到食物的特性,米~是有黏性的,不過因為太有營養了,所以其實放久後都還是有可能會發霉。那我們就來看看以前是如何使用糯米做成漿糊吧!
◎實驗步驟: 1. 將糯米粉倒入鍋中加冷水攪拌 2.再加熱至糊狀 3.放入杯中冷卻 就可以使用了,但是在製作過程中需要調整水量和糯米粉的比例,如果水量太多製作出來的漿糊會變得沒有黏性而溼答答的,也因為一次不需要用太多量,所以如果製作出來必須要保存的話,就要加些防腐劑和殺菌的東西;以前都會使用鹽巴、糖、酒精來醃製食品,以增加保存期限。這些都是天然的防腐劑,其實醋、乳香和乳酸菌都是天然的防腐劑,只是使用後都會影響他的黏性。因此使用後將漿糊密封後在低溫保存,是比較好的。
資料來自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edia/set/?set=a.459168820803887.113937.174522682601837&type=1
願這些點點滴滴美好的回憶,帶著我們繼續前進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